香格里拉
香格里拉大峽谷也叫“巴拉格宗”,公園位于香格里拉縣城西北部80多千米處,因峽谷一頭名"香格",另一頭名"里拉",故名香格里拉大峽谷,據說在《消失的地平線》一書中所說的"藍月亮峽谷"就是這里。
峽谷中間的崗曲河是被新造山運動擠壓在海拔僅一千多米的谷底,而兩岸對峙的則是高達四五千米的壯麗峰巒,峽谷盡頭海拔5545米的巴拉格宗雪山是康巴地區的三大神山之一。 香格里拉大峽谷里還有一個中甸最大的喀斯特溶洞——赤土仙人洞。洞口石壁上天生一個腳印,五指俱全,被視為世間少有的奇特景象。香格里拉大峽谷另有一泉水名叫“喊泉”,泉眼深藏洞中,人到洞前大喊數聲,一股泉水從洞中的噴涌而出,其味甘甜,據說還能治病。另外,在峽谷中還有一座被稱為“那格拉”的藏傳佛教寺廟,寺內既有喇嘛又有尼姑,可惜1937年徒遭焚毀,至今尚未能修復。峽谷里的紅山金礦、布拉金礦、碧桑金礦、明清以來一直開采興旺,和毗鄰的奔子蘭所產的沙金同稱為“藏金”,當年木氏土司曾為皇帝捐資1200萬兩用于修建十三陵。
香格里拉大峽谷 香格里拉大峽谷直聳云天的絕壁上,分布著巖畫,那各種各樣的圖形,至今人們還未能探究清楚其表達的意義。根據其較為粗獷的輪廓和模糊的印跡,有關專家考證為古代遷徒民族留下的符號,其營造下的某種文化氛圍,使峽谷平添了幾分悠久古樸的人文意蘊。香格里拉大峽谷 底的參天古木仿佛已經和涌流絕壁融為一體,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。當幽深的峽谷突然開闊起來時,莽莽林海、青青草場就鋪展在了眼前。那林海是至今保存完 好的原始森林,在峽谷中跋涉了許久,再進入這種未經人類斧鋸侵擾和自然條件惡劣的古森林懷抱,會覺得真正地回歸自然了。因藏民們用歌 舞留佛而著名于世的赤土仙人洞就在這里。傳說,當年不遵師命強行開洞門的藏傳佛教弟子喜洛桑波,為了留住洞內因洞門早開而欲離去的菩薩,帶領許多信徒在洞 前跳起了鍋莊舞,終于[1] 留住了菩薩。從此,陰歷十二月十五日這天就成滇川藏族在仙人洞前聚會歌舞的節日,優美的歌聲此起彼伏回蕩在香格里拉大峽谷 。 大峽谷[2] 位于香格里拉至鄉城公路103公里處、格咱鄉小雪山山腳。峽谷景觀曾經震撼了許多光臨之人,中國、瑞典植物考察團稱 嘆碧壤峽谷是個“奇峽”。此峽谷深而窄,壁高1000多米,最寬處約80米,最窄處僅10余米,可謂“一線中分天作塹,兩山峽斗石為門”。碧讓河水從切割 深度為1000—2000米深的碧壤峽谷中沖出,在2.5公里長的懸巖絕壁間,形成洶涌的激流、轟鳴的聲響。深峽激流又籠罩在水霧云霧中,顯得幽深神秘, 猶如深藏于世外的“仙境”,只不過這“仙境”在朦朧中分明又是一種富于傳奇色彩的驚險奇境,仿佛是探險者和江湖游俠隱居之地。上篇:
下篇:
Copyright © 香格里拉市康美乳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滇ICP備15002326號